<listing id="113l9"><listing id="113l9"><meter id="113l9"></meter></listing></listing><sub id="113l9"><listing id="113l9"></listing></sub>

    <listing id="113l9"></listing>
    <address id="113l9"><address id="113l9"><listing id="113l9"></listing></address></address>

    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每日一习话】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来源:央广网 作者: 发表时间:07-06 10:32


    习近平: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这段话出自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习近平主席的主旨讲话站在全球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我们这个星球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对山水林田湖草沙实施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中国方案,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正如人们所看到的,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原有的循环和平衡,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这都是大自然给人类敲响的警钟。

    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人类绝不能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面对这一时代之问,中国用生动实践书写“绿色发展答卷”,为全球环境治理、人类文明永续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突出位置,对陆域国土的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遵循“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宜沙则沙”的原则,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筑牢长江十年禁捕防线,排查整治长江、黄河、渤海入河入海排污口,大力整治“散乱污”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运输结构、能源结构,推进清洁能源使用……不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还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目前,全国1.18万个自然保护地有效保护了90%的植被类型和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大熊猫、东北虎的野外种群数量增加;长江干流全线保持二类水体,江豚数量由降转增;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秀,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国不仅用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壮大……

    历史与现实证明,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路子只会越走越窄。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中国而言,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必答题。对全球而言,这事关人类文明永续发展。

    本期解读:陈锐海 央广网评论员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