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113l9"><listing id="113l9"><meter id="113l9"></meter></listing></listing><sub id="113l9"><listing id="113l9"></listing></sub>

    <listing id="113l9"></listing>
    <address id="113l9"><address id="113l9"><listing id="113l9"></listing></address></address>

    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春来苗木俏销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记者 罗鑫 通讯员 王祖清 发表时间:02-15 17:32

    对于宣城市郎溪县姚村镇的苗木农场主刘义林来说,“兔年”刚到就开始不停地忙碌。

    过了正月初三,苗木订单就纷至沓来。梳理苗圃现有“家底”,刘义林最后决定:“接下重庆一家公司的大单,他们要23株乌桕大苗,胸径18公分至30公分,价值20多万元。”

    元宵节刚过,刘义林带着10来个工人开进苗圃基地2号园,开始起挖“达标”的乌桕大苗。两三人一组,挖蔸、包球,再起吊装车……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1980年出生的刘义林,家住姚村镇夏桥村朝阳组,在外闯荡多年后,他于2012年返乡创办盛夏苗木种植家庭农场。通过流转荒山和荒地发展苗木产业,该农场从最初的30亩扩大到现在的1100亩,并于2021年获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今后要向景观苗木‘精品化’的路子走,不管是品种和树形,都要精选、优化,提升档次。”刘义林向记者介绍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夏桥村民兵营长盛飞告诉记者:“刘义林的家庭农场,季节性用工70多人,有一部分是脱贫户。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对他们稳增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另外,通过土地流转,农场盘活了夏桥、四青、妙泉3个村及姚村社区200余户的闲置荒地,以‘年租金’的方式让他们增加了收入。”

    近年来,姚村镇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种养业家庭农场及专业合作社,不断完善产业联农带农机制。

    “目前,姚村镇注册家庭农场及专业合作社共有65家,其中省级及市级各4家,主要为茶叶、水稻、苗木、时令水果等种植业,以及家禽、生猪、山羊等养殖业,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带动更多村民家门口就业,实现农民增收。”姚村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工作人员姚勇军说。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