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城市泾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建设开放美丽人文幸福新泾县。该县以青山为骨架、河流为脉络、村庄为节点,连片统筹规划,水域岸线同治共建,成功创建幕溪河、漕溪河2条河流为省级美丽河湖。
因地制宜,打造幸福河湖。大力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按照省级幸福河湖示范点创建标准,全面梳理幕溪河、漕溪河防洪排涝、水资源保障、水生态环境保护、水文化传承弘扬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高标准开展创建工作。同时,认真把握区域人文特征、挖掘河湖人文特色,厚植河湖人文底蕴,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河湖治理保护经验,努力打造碧水清流、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河湖。
综合施策,改善河湖生态。编制实施“一河一策”,梳理河湖治理和保护的问题清单、目标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确定年度任务。大力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对幕溪河城区段河道两岸乱堆乱弃、涉河违建、开垦种植等现象进行了集中整治,印发了《关于限期清除城区河道管理范围内菜地及农作物的通告》,对全县16条主要河流《健康评价报告》和22条河库(6座小一型水库)进行管理保护。并积极推进河长履职巡河,及时调整了县、乡、村三级河长303人,其中县级河长27名、乡镇级河长107名、村级河长169名。做到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逐条逐项落实到人头、细化到节点、明确到单位,确保全年河湖管理保护任务按期按质推进。完成整改河湖“四乱”问题26处,其中清除沿河菜地10余处、拦鱼网3处、垃圾堆弃点3处、各类垃圾10余吨,清理河道管理范围内杂草灌木近6公里,真正做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生态先行,建设成效显著。幸福河湖建设与城乡一体发展、自然人文凸显、新时代美丽乡村等有机融合,努力构建具有泾县特色的幸福河湖新格局。在漕溪河与感坑河交汇处,通过修建堤顶步道、植树种草进行绿化美化,在两侧堤岸上修建人行步道,种植行道树;利用河边荒滩荒地打造休闲节点,设立廊架、铺设园路,有效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环境,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休闲娱乐,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泾县城乡居民休闲的“后花园”“露营地”“打卡地”。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泾县还以“活水穿城,活水润城”,为城区居民生活、景观和生态供水,美化城区总体形象定位,形成“活水穿城,活水润城”的特色景观风貌。入城渠道工程完成后,泾县城区内的每条内河都将会有涅槃式的蜕变,融合一体。做到一渠河水入城来,“城中有河、河中有城”,绘就幸福河湖生态和谐的新画卷。